李连中在创作中。
李连中作品
年画是对春节最温暖的回忆,承载着中国人深厚的感情。它始于古代“门神画”,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。年画在新年时张贴,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盼,故得其名。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,年画衍生成为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。
木版年画古称门神画,《风俗通义》记载先秦汉两节有宗教信仰祀门神习俗,故有“左神荼右郁垒”的说法,北宋诗人王安石在《元日》诗中题到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宋代贴纸由此而来,由此可见,年画在北宋开始盛行。
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:宋朝叫“纸画”,明朝叫“画贴”,清朝叫“画片”,指导清朝道光年间,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:“扫舍之后,便贴年画,稚子之戏而”,年画由此定名。高密木版年画,古称“门神”、“纸码”,历史悠久,它是由古代“桃符”演变为北宋兴起的雕板门画而来,也是在扑灰年画、半印半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画种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木版年画及其雕版早已远离市井,但其艺术价值正在日益凸显。
大约在1810年左右,即清朝嘉庆十几年间,由于扑灰年画的制作工艺缓慢,生产效率低,根据市场需求,艺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工艺。当时有个在天津杨柳青画店刻版的胡殿邦(胡三),因生计所迫,来到高密姜庄李家庄,投奔到艺人胡玉显门下,师从胡家。他刻苦钻研,融会贯通,逐步形成了高密半印半画年画的制作技术,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手工绘制的约束,大大提高了年画的生产效率,也促进了刻版业的发展。这一时期,同为李家庄村人的李良乾、李士清父子袭承祖上画业,以雕刻画版为生,研究出了李氏木版年画的画、刻、印、描、开脸等多道工序。清道光年间,李士清创办了“李记”画店,专为东三省定做《秦琼、敬德门神》《二人灶王》《大福字家堂》《小家堂》。
“刻版圣手”李文斗(1895—1978)为李士清的儿子,他自幼继承祖业,学习刻画版,技艺非常精湛熟练,擅长左右开弓,双手雕刻。刻画版是李文斗一家世代相传的手艺,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其所刻画版,线条流畅,纹理精细,不失原画稿的风貌,刻版所选用的材料,均系梨、枣木,有坚实耐用、不易开裂的特点,故深受货主欢迎。雕刻画版的内容,主要有:历史人物(包括戏剧、神话故事中的一些人物)、花鸟风景、裱糊用的花纸图案;还有新年春节装饰窗屏的画联和家堂等等。其雕刻的各种画版,不但供应本地使用,平度、胶州等地也来订货购买。多年来,在远近一带享有盛誉,因此,当地群众称呼他家为“刻版李家”,他为当地年画艺人刻制的半印半画线版,线条简练,画面人物形神兼备,动感极强,不具深厚功力的人,很难上手描画,被当地艺人定为比试技艺高低的一个标准。其所遗留的每一块画版,都堪称是工艺美术中的精品。
李连中,姜庄镇李家庄木版雕刻艺人,系清代闻名全国的古版雕刻“左右开弓”手李文斗的孙子。他10岁开始随父亲李思荣学习刻版技艺,深得祖上之真传。受祖传手艺的熏陶,刻苦钻研,博采众长,勇于创新。上世纪80年代在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到天津杨柳青、潍坊杨家埠学习深造,扩大了艺术视野,增强了创作能力。创作木版年画的头一道工艺是起稿画样,即构思、构图和画出样稿;第二道工艺是雕刻木版,版材都选梨木,经过锯、刨、铲等一系列工序,再用刻刀进行雕刻;第三道工艺是手工印刷,杨家埠印刷年画一般都用宣纸、毛边纸。
李连中所刻版面线条清晰硬朗,耐磨耐用,将民间雕版技艺推向了精妙绝伦、细微纯熟的境地。印制作品线条流畅,人物造型逼真,内容丰富多彩,堪称民俗艺术年画之珍品。从这些画版中,不仅可以看出年画作品的形态和神韵、绘画和雕刻艺术上的魅力,更能全面地展现出山东半岛地区的民风、民俗及民间悠久的传统绘画艺术。和其他年画比起来,李连中木版年画别具特色,线条硬朗笔直、有劲,图案饱满、颜色鲜艳,轮廓清晰精致。据了解,木版年画在国际上深受外国人的喜爱,对于雕刻、印刷等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李连中在2017年创办了“新成李记”木版画堂,代表作品有《大吉有余》《年年有余》《财神》《八仙图》、《小童子》、《三国人物》《连年有余》《学兵法》《百寿图》《宝钗捕蝶》《农家女》《春耕图》《梅兰竹菊》《耕读渔樵》《平安如意》以及长篇版画《历代帝王图》《刘公案》等作品,每一副作品都堪称巨匠之作。
其中《大吉有余》《年年有余》这两副代表作品完成于1979年的春天,在李连中24岁时候,与中央美协画家焦岩峰老师合作的作品,焦岩峰(1931.10-1995),别名村夫,号三岭野人,当时作品是由焦岩峰大师亲自指导,将全国年画的古老风格与近代艺术风格进行融合,携手绘制了这两幅《大吉有余》《年年有余》,李连中将这两幅作品以木版年画的形式传承下来,呈现给世人。
代表作品《梅兰竹菊》是由李连中的曾祖父李文斗与焦岩峰两位大师合创作品,雕刻是由李连中所做,其风格融合了年画与现代画,属于传承艺术创新之作,堪称国内唯一。
代表作品《门神》《学兵法》《耕读渔樵》是与扑灰年画国家级非遗大师吕蓁立联合创作,吕蓁立被誉为中国十大民间画家之一,“扑灰年画的活化石”。
代表作品《财神》《灶王爷》《百寿图》《宝钗捕蝶》《农家女》《春耕图》是由李连中在其李氏曾祖的传承上,结合现代元素稍作修饰,属于老图新作,其雕刻风格新颖、线条流畅,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。
代表作品《刘公案》是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学云老师合作的作品,刘学云是山东高密人,现为北京唐秀玲现代重彩画工作室助教,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。
2019年7月初至8月15日,李连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新诚李记木版年画”于山东省图书馆“文创空间”展出,展出李连中创作的雕刻画版三十余件,年画作品四十余幅。传承文化,雕刻历史,木版年画除了带给人们温暖与吉祥的记忆,它更执著地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仰亘古镌刻。李连中希望通过自己和社会的努力,让年画制作技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,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木版年画,在传承民间技艺的同时,用贴近生活的非遗艺术形式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。
画要有戏,百看才不腻。年画一直和百姓生活连在一起,贴在门口、炕头,不仅增加喜气,也是传授故事、启蒙教育的一种方式。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,李连中在原汁原味地保护这项民间艺术的同时,不断地创新,努力让更多人喜欢上这一古老烂漫而充满温度的艺术。
(编辑:张雪娥)最新新闻